上次紀錄了一篇關於我個人對於在這裡或回台生產的情緒部分,這次是針對生產的實際差異來做比較。
雖然我還沒生 ,但是我最近有在做功課,所以大概對生產有一些概念。
坐月子部分當然不用說,只有台灣有在這邊生不是婆家幫忙,就是從台灣請月子阿姨來,上次回台就是專注力都放在看月子中心上。我以為生完之後坐月子超重要(畢竟是一個月!),所以就主攻這一塊在專心找資料。但回到曼谷產檢才發現,生產的過程跟醫生醫院都更重要。
是這樣的,我開始接觸了"溫柔生產"的概念。這個觀念我會再寫一篇解釋,其實在這個名詞出現在我的腦袋知識庫之前,老公因為要幫我找曼谷地區去產檢以及外國人推薦不錯的私立生產醫院,所以就上網看了很多資料。一開始他跟我說醫院有哪些設備然後還有什麼水中生產之類的,在這之前我們則是看了What to expect when you are expecting 這本書(這有中譯版所以我在台灣買了中譯版來看),一個人看中文版一個人看英文版,裡面也有提到居家生產、水中生產等等很多觀念,那時候我聽了覺得很不可思議而且覺得怎麼會有這麼多選擇? 我應該不需要到這樣吧??其實我內心一邊看除了懷疑以外,更多存在心底的是大家都說生產很痛很可怕,上網看到的經歷都是讓我覺得是無法承受的痛苦,都覺得願意生小孩的女生好偉大好厲害,然後自己也曾經跟老公說過覺得生小孩很可怕不然我們不要生好了。當然這些都已經過去了,現在肚子裡真的有個小寶寶,不知道為什麼開始勇敢起來。看了越來越多書以及上網看到越來越多資料後,我發現我的觀念是錯的,還有很多人的經歷其實不是必需的,我覺得與其害怕不去了解,覺得到時候再說,然後抱著害怕躲避的心態,倒不如先好好了解,有充分的了解和心理準備才是對自己最好的。這是我的身體,我的人生,很特別而且應該很美好的經驗,我怎麼可以這麼不負責任只因為害怕就放棄了機會?知識就是力量,在你有心理準備以及有知識的狀態下,可以對自己的每一個決定做到最好的最無悔的,那才真正是個最好的決定。
我說遠了,但是在這幾星期的資料閱讀中,我衷心的希望,我有選擇我如何生產的權利,我並不是要挑戰醫生以及護士們以及醫療體系的專業,我願意在尊重專業的前提之下,與醫護人員好好的溝通以及合作。台灣的健保是很好的福利,但也因此很多觀念其實進步的比較慢,生產狀況因為個別醫院以及醫生差異很大,現在的我們一輩子也只可能生1~3個小孩,在狀況允許之下真的應該好好的規劃,創造美好的生產經驗。畢竟生產不是生病,是我們身體一個自然的過程,台灣的生產已經過度醫療化,但我覺得不單單只是醫生或醫院的責任,身為產婦如果願意多關心,好好面對,積極參與生產的話,相信還是有機會讓台灣的生產觀念更進步。
先說我看到的曼谷醫院的設備以及醫生護士的部分,在這裡的台灣人如果選擇在這裡生產一定是去私立醫院。其實泰國也有健保,掛號費30元但是要排隊等一整天,醫療品質當然就不怎麼樣。私立醫院基本上都很進步,最好的前兩間醫院基本上醫生跟護士都會說英文,有些還會說中文或者法文德文之類的,設備都很新,醫院的觀念也都跟目前西方主流的醫療思想是比較一致的。我去查過資料的Samitivej 以及Bumrungrad International Hospital(康民醫院)都有LDR的產房,所謂LDR產房就是從陣痛到生產到排出胎盤(觀察都沒問題後,才送至一般病房休息)都是在同一間房間,不需要移來移去,房間都布置得很舒服,不可怕,一點都不像是傳統的有一張冰涼產台的產房。而且每一位產婦都有兩位專門的陪產師(是護士沒錯),他們會從頭到尾跟在你身邊,台灣的護士就真的很辛苦加上產婦有可能很多,他們是無法從頭到尾都只有在你身邊的。陪在你身邊會觀察你的需要然後鼓勵你給你心情上的支持,當然在陣痛時他們都會給予你適當的協助,像是幫你按摩或教你怎麼呼吸舒緩疼痛。產房(生產時只有產婦跟老公可以進去) 的設備很先進,不會要你躺著生,他們的床是可調整背的高度的, Samitivej甚至有浴缸還有生產球還有一些設備可以幫你舒緩疼痛的,整個很舒適。這裡的醫院很支持自然生產還有餵哺母乳,當然如果你問我會不會有醫療過度介入的行為,我想我沒有在這裡生產的經驗我無法分享這一點,但下周產檢我想我會跟醫生聊聊問問看他們的態度,也可當作我第二胎是否要改在曼谷生的考量(是說這一胎都還沒生出來我是不是想太遠了…….)。喔對了~還有這兩間醫院的生產都有包套(package),自然產3天2夜(不包括打減痛分娩的話)價錢就是6萬台幣左右,要打減痛就變成7萬3左右,乍聽之下很貴但是他們這3天2夜都是單人病房含餐點,服務很好病房也很舒適。康民醫院還有一對一的母乳哺育教學以及如何幫新生兒洗澡的課程(是在醫院嬰兒房幫自己的寶寶洗澡喔),我覺得真的很棒!(下面的照片是我從曼谷醫院的網站找到的)
因為我泰文不好所以無法上網看泰國人的部落格,又我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所以我會比較有辦法蒐集台灣的資料,上網看了很多人生產的紀錄分享,再對照我念的英文書籍,在在讓我覺得台灣的產婦真的比較沒有選擇權,很多狀況都被過度醫療化剝奪了應該要是美好的生產經驗。舉例來說,在決定有可能要回台生產的時候我暫時選定了三間醫院(當然是我家附近的優先),然後一間一間打電話回台灣問它們的產科衛教室的衛教師一些我在意的問題(這之後我會跟溫柔生產寫在一起解釋一下一些產檯上不為人知的不成文規定),像是是否有單人病房(回答是不一定要看當時的狀況,不能先預訂,而我上網看到的很多經驗都是單人病房很滿都很難住進)在這種情況下,有些醫院推動母嬰親善(是很棒的觀念),但問題是要是住雙人甚至三人病房,一整間大人加上嬰兒還有訪客之類的,不就都不用休息?整天聽到嬰兒在哭要不就是很多人走來走去,媽媽怎麼好好學餵母乳?另外台灣的某些醫院有很多標準作業流程,有一間醫院還跟我說”剃毛,剪會陰跟灌腸”是他們醫院的SOP,所以我要去那裏生的話就是照這個規則走。聽起來就很強硬完全沒有可以溝通的空間,但我不是病人我只是要生小孩,為什麼這是我的身體卻沒有可以決定的空間? (於是我知道了,決定的空間就是一開始就不要選擇這間醫院) 再來就是一些設備上的問題,很多醫院就是等你開3指收你入院後待在待產區,但在大部分的醫院裡,這是一間大房間,病床跟病床之間用窗簾隔著,所以”幸運”的話可能好幾個產婦同時在待產,有的怕痛就會一直哀號然後完全沒有安靜的空間,聽起來就很可怕。我自己的媽媽就說她以前在生我們的時候(我真的不懂既然有這樣的經驗為什麼我們家3個小孩她還是選擇在同一間醫院生?),醫生護士好忙阿,她在那邊痛到要不行但是根本沒有醫生護士可以過來關心他,她都覺得他要生了醫生還不出現,感覺像是到了最後一刻醫生才姍姍來遲,她說那種感覺很無助。聽到自己的媽媽都這樣說了,好心疼以前的她們這樣經歷生產的。繼續說待產室之後的狀況,然後因為台灣醫院人太多設備更新較慢經費也不夠的關係,等到你全開可以生的時候才會從待產室移進產房,產房就有一個產檯(像是我們去做子宮頸抹片的那種冰冰冷冷的銀色的檯子,上面有個腳架要你的腳跨上去的),你還要一邊忍受陣痛然後自己爬上去產檯準備生小孩,(是的,這種躺著生的姿勢真的很難生很不舒服,但這是方便醫護人員接生) 生完小孩後可能後面排隊進產房的產婦馬上要進來所以你又要被推到下一個地方去等胎盤排出(或者有人說其實有些是醫生硬拉出胎盤的,因為沒時間等)。這樣上述的狀況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很不舒服,所以在台灣生的話真的要慎選醫院跟醫師阿。
先寫這樣我知道其實沒有條列式的清楚,但這只是我個人簡單的一些資料蒐集得來的,之後有時間會寫比較詳細文章,關於產檯上的狀況分析以及溫柔生產的概念,希望我讀書的進度也可以再快一點,(但原文書我真的唸一唸很容易睡著耶….) 才可以把更多正確的觀念吸收進去我的腦袋裡。
留言列表